一片葉子,中華人神奇的使它呈現(xiàn)出莫測的香清甘活。
鮮葉的香氣組成大致有86種芳香物質(zhì),加工成綠茶,會有260多種,而如果制成紅茶或烏龍茶,更會驚人的多達400-500多種。這就是烏龍茶香氣迷人、豐富多變之所在,從低沸點到高沸點的芳香物質(zhì)都包括了,明白了香氣,也就更加理解了巖茶、鳳凰單叢為什么受廣泛了。
茶香的形成
茶香很多種,其形成茶界普遍歸納稱之為:品種香、地域香、工藝香。
品種香,是茶樹的基因,無論種植、移植到哪里、做成什么茶,都要有它自己的品種類型香型特點,每一個品種都有它獨特的風格存在著。
地域香,有相應(yīng)茶品的不可復制、不可移植性。因為海拔、山場、氣候、土壤、水份、溫濕度、光照、遮蓋、朝向等等,一地一茶,一茶一水土,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茶。比如云南各著名山頭,有共性,但又有細微的香氣滋味的個性化差異。茶中最明顯的武夷巖茶,因其獨特的丹霞地貌,盆景式茶園,三坑兩澗、九曲十八彎、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巖,非巖不茶、非茶不巖,巖巖有茶,因而得名巖茶,形成不同小氣候小山場小坑澗的不同韻味的茶,才有了正巖、半巖、洲巖等的明顯區(qū)分,這也就是“巖韻”的奧妙。
工藝香,茶香最明顯、最大的形成及變化,也就在工藝香。制作工藝從茶鮮葉采摘那一刻就已經(jīng)開始了,不同的采制級別、不同的采摘時間和季節(jié)、不同的采摘氣候、甚至不同的采摘手法輕重,再到鮮葉不同的運輸方式、不同的攤放時長、攤放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攤放方式,進而到制作師傅水平、復雜的制作加工過程、溫濕度的把握,再加上不同的拼配、勻堆、篩份等,每一步都對茶香影響很大,因而也就形成了千變?nèi)f化的茶香。
在茶香面前,我們永遠充滿著未知,是入門的學習者。工藝香是茶生產(chǎn)加工工藝,是一代代茶師不斷探索的經(jīng)驗集大成。
茶香的感知
“我們感知香氣由嗅覺來完成,嗅覺是一種感官感受的知覺,由嗅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鼻三叉神經(jīng)系統(tǒng)共同參與。具體來說,香氣分子首先與空氣結(jié)合,形成氣味受體,氣味受體回旋進入鼻腔隔膜處,嗅覺受體細胞被激活,發(fā)出電信號。電信號在嗅小球中傳導,最終被大腦中的嗅覺區(qū)域神經(jīng)所感知。
在人體的所有感覺中,嗅覺是最為神秘的,一個人能夠識別和記憶的氣味可達10000多種。2004年諾貝爾生理學/醫(yī)學獎獲得者理查德。阿克塞爾和琳達。巴克揭開了嗅覺的神秘面紗。他們宣布發(fā)現(xiàn)了約含1000個不同基因的氣味受體基因大家族,這些基因構(gòu)成了相同數(shù)量的受體類型,位于嗅覺細胞內(nèi)。盡管氣味受體只有約1000種,但它們可以自由排列組合,從而識別不同的氣味。氣味分子接觸到嗅覺受體,引發(fā)一系列酶級聯(lián)反應(yīng),實現(xiàn)神經(jīng)傳導,最終我們的大腦感知到了不同的氣味,并保存成某種記憶模式。”----《破解嗅覺之謎》
聞香和品香
人類通過鼻腔感知氣體,這被稱為“聞香”;通口腔感知不同食物食品的香氣,我們稱之為“品香”。
林翔云《香味世界》言:“香是沒有基本味的,而且形容香氣的詞匯太少,人們便借助口腔味道來彌補香葉的不足,如甜、酸、苦、辛、澀等。舌頭感知的食物滋味和鼻子聞到的氣味是不一樣的。但二者交織在一起,構(gòu)成了我們吃飯、喝茶時奇妙的感覺體驗。我們還有另外一種給香命名的方法,那就是將香味獨立化,如茉莉香、玫瑰香、槐花香、姜花香、蘋果香、檸檬香等等。”
在茶中,從鼻腔里進入的“聞香”,從口腔進入再返上來被嗅覺神經(jīng)捕捉的“品香”,前者來得直接,后者持久;而國人習慣對美好的東西用“品”來表達,比如品茶,而不是說“喝茶”,焚香聞香而說“品香”,一個“品”字,有了升華和回味,帶來了更多的精神愉悅,茶也從“解渴”功用,進而越發(fā)的精神享受和審美情趣了。
香型關(guān)聯(lián)
對于很多人來說,品茶的核心永遠是在乎茶之香氣與滋味。特別對于那些剛接觸茶的人,香氣的愉悅性更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只要滋味不過于濃烈,但聞起來香香的茶,那便是好茶。
茶葉中的香氣有各種各樣的類型,所謂“清香”、“鮮爽”、“甜香”、“花香”等等都是人的嗅覺對各種香氣協(xié)調(diào)一致的一種綜合反應(yīng)。從實質(zhì)上來看,各種香氣類型都是有其一定的物質(zhì)基礎(chǔ)的。
四大茶類主要香型及其主要關(guān)聯(lián)成分
聞香識茶
茶有多香?;騼?yōu)雅,或濃烈;或清新,或陳醇……茶葉中散發(fā)出的迷人香氣,總是令人愉悅。那氤氤氳氳的茶香里,有青山的秀,有白云的凈,有清泉的甘。那飄渺的茶香里,有陽光的暖,有清風的柔,有雨露的洌。那隱隱約約的茶香里,有詩情畫意的香,有佛禪的自在香,有仙道的逍遙香。茶香起時,清心爽目;茶香濃時,沁人心脾。
毫香型白毫顯露,沖泡時茶葉所散發(fā)出的特有香氣,稱之毫香。凡有白毫的鮮葉,嫩度在一芽一葉以上,經(jīng)正常制茶過程均可能會有毫香。如銀針茶一般都具有典型的毫香,另外部分毛尖、毛峰則有嫩香帶毫香。如白毫銀針、君山銀針、黃山毛峰等。
嫩香型茶葉是一種鮮嫩香氣。凡鮮葉新鮮柔軟,一芽二葉初展,制茶及時,會帶有嫩香。如各種毛尖、毛峰等,如都勻毛尖、紫陽毛尖、峨眉峨蕊、雁蕩毛峰等。
花香型茶葉散發(fā)出各種類似鮮花的香氣,按花香青甜的不同,又可分為青花香和甜花香兩種。一般鮮葉嫩度為一芽二葉,制茶合理,會有一些花香特點。如屬花香型的茶有青茶、花茶和部分綠茶、紅茶。青茶如鐵觀音、包種、鳳凰單樅、水仙、浪菜、臺灣青茶等有明顯的花香。花茶,不同茶品有其各自的花香,其中以茉莉花香占的比例較大。綠茶中如桐城、舒城小蘭花、涌溪火青、高檔舒綠等有幽雅的蘭花香。
果香型茶葉中散發(fā)出類似各種水果香氣,如毛桃香、雪梨香、佛手香、桔子香、李子香、香椽香、菠蘿香、桂圓香、蘋果香等等。茶中有閩北青茶及部分品種茶屬此香型,紅茶常帶有蘋果香,如白琳工夫、滇紅工夫等。
清香型茶葉包括清香、清高、清純、清正、清鮮等。一般見于鮮葉嫩度在一芽二、三葉,制茶及時正常的綠茶等;另外,少數(shù)悶堆程度較輕,干燥火工不飽滿的黃茶和青茶類搖青、做青程度偏輕及火工不足的,香氣也屬此香型。清香屬綠茶的典型香,如竹葉青、恩施玉露、蒙頂黃芽;此外如清香型鐵觀音也是此香型。
甜香型茶葉包括清甜香、甜花香、干果香、甜棗香、桔子香、蜜糖香、桂圓香等。凡鮮葉嫩度在一芽二、三葉,紅茶制法,可能會出現(xiàn)這些特點。甜香為工夫紅茶的典型香型,如宜紅工夫、滇紅工夫、閩紅工夫等。
火香型茶葉鮮葉較老,含梗較多,制造中烘焙火溫高、充足、糖類焦糖化。該香型包括米糕香、高火香、老火香及鍋巴香在內(nèi)。如屬此類型的有黃大茶、武夷巖茶等。
陳醇香型茶葉,像云南普洱茶、廣西六堡茶和湖南黑茶,在長時間的存放過程中,伴隨著持續(xù)的后發(fā)酵等一系列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呈現(xiàn)出陳醇香型。很多普洱茶愛好者所推崇的“越陳越香”及“陳韻”,主要指的就是這類香型。
松煙香型茶葉多是在制造干燥工序用松柏或楓球、黃藤等熏煙的茶葉,一般具有松煙香。屬此香型的茶有小種紅茶、溈山毛尖、六堡茶及黑毛茶等。很多時候也是各種香型的綜合呈現(xiàn),可能以一種或幾種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