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規(guī)范申報是《海關高級認證企業(yè)標準》中涉稅要素申報規(guī)范指標的重要認定內容之一,企業(yè)應加強學習及對照自查,從源頭上提高合規(guī)水平,有效化解稅收風險、提高通關效率。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商品規(guī)范申報目錄及釋義》(2023)(以下簡稱《規(guī)范申報目錄及釋義》),小編梳理總結了一些常見易錯問題,供廣大企業(yè)學習借鑒。
易錯點解析
常見錯誤一
用途申報不規(guī)范
“用途”指商品的應用方面、范圍,對于括號中有特別標注的用途,需按標注內容填報。
(1)最小化用途:例如85章用途(適用于xx品牌xx機或通用于xx機等)要申報具體用于何種機器或設備,需說明使用的最小化場合及其具體作用。
錯誤示例:適用于挖掘機駕駛室開關。
正確示例:適用于某某品牌某某型挖掘機駕駛室開關。
解讀分析:第85章商品,企業(yè)申報用途為“適用于挖掘機駕駛室開關”。但按照《規(guī)范申報目錄及釋義》要求,該項用途為最小化用途需申報為“適用于某某品牌某某型挖掘機駕駛室開關”。
(2)限定范圍用途:例如稅目39.01-39.14用途(薄膜級、注射級、吹塑級、注塑級、拉絲級、電纜級等)有下游加工級別的,按加工級別申報;無明確下游加工級別的,填報商品應用的方面、范圍,即實際用途。
錯誤示例:用于生產涂料。
正確示例:無明確下游加工級別,用于生產涂料。
解讀分析:稅目39.01-39.14商品,因實際用途為生產涂料,企業(yè)申報用途要素為“用于生產涂料”。雖然該用途未在已明確的“薄膜級、注射級、吹塑級、注塑級、拉絲級、電纜級等”下游加工級別,但應注明并申報實際用途,應申報為“無明確下游加工級別,用于生產涂料”。
常見錯誤二
外文品牌申報不規(guī)范
“品牌(中文或外文名稱)”,指制造商或經銷商加在商品上的品牌標志,需要申報中文或外文品牌名稱。
錯誤示例:無中文品牌,無英文品牌。
正確示例:無中文品牌,無外文品牌。
解讀分析:當申報要素中要求申報品牌(中文或外文名稱)時,企業(yè)申報為“無中文品牌,無英文品牌”。但是“英文品牌”不能涵蓋“外文品牌”的范疇,故應當申報為“無中文品牌,無外文品牌”。
常見錯誤三
成分含量申報不規(guī)范
“成分含量”指商品中所包含各種物質的種類及其含量。必須申報所有組分的物質種類及每種組分的含量,必須滿足歸類或審價的要求,如無法確定組分具體含量,可申報合理范圍。
錯誤示例:棉78%,滌綸20%。
正確示例:棉78%,滌綸20%,氨綸2%。
解讀分析:企業(yè)在申報稅目61.04商品時,成分含量申報為“棉78%,滌綸20%”,未申報所有組分。應當申報所有組分的物質種類及每種組分的含量,例如“棉78%,滌綸20%,氨綸2%”。
錯誤示例:線型低密度聚乙烯95%-98%,灰分0.1%-5%。
正確示例:線型低密度聚乙烯95%-98%,灰分2%-5%。
解讀分析:企業(yè)申報稅目39.01商品時,因無法確定組分具體含量,成分含量申報為“線型低密度聚乙烯95%-98%,灰分0.1%-5%”,但范圍過于寬泛,并不合理,應申報為“線型低密度聚乙烯95%-98%,灰分2%-5%”。
常見錯誤四
材質申報不規(guī)范
“材質”指商品所用材料的品種,39章“材質”指塑料的品種,例如聚苯乙烯、pet等,40章“材質”指橡膠的品種,例如丁腈橡膠、epdm等,48章“材質”一般填報紙漿、紙或紙板。如有限定的材質范圍,可參照填報,例如74.03“材質(精煉銅、黃銅、青銅、白銅等)”。
錯誤示例:塑料制。
正確示例:聚乙烯制。
解讀分析:企業(yè)將稅目39.26商品材質申報為“塑料制”。但按照《規(guī)范申報目錄及釋義》要求,該項材質是指“商品所用材料種類或塑料品種”,“塑料制”并未說明塑料品種,應申報為“聚乙烯制”。
錯誤示例:硫化橡膠。
正確示例:三元乙丙橡膠。
解讀分析:企業(yè)將稅目40.16商品材質申報為“硫化橡膠”。但“海綿”“硫化”都是橡膠的狀態(tài),而不是橡膠品種,應申報為“三元乙丙橡膠”。
商品規(guī)范申報是進出口企業(yè)應盡的義務,也是海關對進出口貨物申報的一項基本管理要求。請廣大進出口企業(yè)和報關企業(yè)結合常見易錯案例認真學習研究2023年版《規(guī)范申報目錄及釋義》,做到如實、準確、合規(guī)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