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息保護法今起實施】《個人信息保護法》11月1日將正式施行,這是我國首部專門針對個人信息保護的系統(tǒng)性、綜合性法律,其中明確:不得過度收集個人信息、濫用人臉識別技術、大數據殺熟等。隨著法律法規(guī)的日益健全,公安機關也不斷加大對侵犯個人信息犯罪的打擊力度。但是,依然有不法分子鋌而走險竊取公民個人信息??爝f面單被批量售賣母嬰類最“搶手”“快遞面單”,是快遞公司在送貨時用來記錄發(fā)件人、收件人以及貨物種類、價格等相關信息的單據,需要貼在快遞包裹上,一張快遞面單,包含了收件人的姓名、電話、家庭住址等隱私信息。記者調查發(fā)現,目前這些快遞面單在網上被明碼標價批量售賣,情況十分猖獗。記者試著在百度貼吧輸入“快遞”“面單”等關鍵詞之后,出現很多相關的分類群組,而為了逃避打擊,不法分子都會使用一些暗語來代替,快遞信息通常被稱為“料”“菜”等簡稱。
在“快遞吧”一個網名os開頭的人打出了“收菜,來中介對接”的廣告,并留下一個聯(lián)系方式;另外還有人打出“工作室對接,出歷史,可測試”的廣告。據記者了解,快遞面單被收購者分為“實時”和“歷史”兩種,而實時面單也是最搶手的所謂貨源。記者通過一款即時通信軟件聯(lián)系了多位買家,其中一個叫“橘子”的人給記者報價,實時面單超過1000張每張價格3.5元,精品面單每張4元;而歷史面單只收車載、童裝童鞋、化妝品類的,每張1.5元。
記者又聯(lián)系了一個賣家,這個叫“悟空”的人聲稱,自己手里有幾十萬歷史快遞面單,貨源是一家物流“云倉”;當記者表示要驗貨時,對方發(fā)來了多張面單圖片,上面有消費者詳細的個人信息。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他還給記者發(fā)了一份文檔,里面按照化妝品、母嬰、服裝等進行分門別類,其中包括上百位消費者的姓名、所購商品、家庭住址和電話號碼等隱私信息,甚至還有商品的價格。據網絡安全專家萬仁國介紹,消費者下單購買商品的當天,快遞信息可能就已經被賣掉了??爝f信息泄露成為“網購理賠”類詐騙幫兇據記者調查,這些被竊取販賣的快遞信息除了少量可能用于定向營銷之外,大部分都會被詐騙分子利用,很多人因為個人信息被泄露,遭到“精準”詐騙,從而蒙受財產損失。網絡安全專家萬仁國告訴記者,不法分子之所以偏向于收購母嬰、化妝品、服裝等類別的快遞面單,是因為它們的“轉化率”最高,也就是此類人群比較“好騙”。詐騙分子在獲取個人快遞信息后,通常會冒充“電商客服”或“快遞員”,使用的詐騙手法包括“發(fā)送退貨鏈接,騙取銀行賬號信息”“快遞遺失,商家理賠”“商品有問題,聯(lián)系退款”等幾類。其中“網購理賠類”是目前比較高發(fā)的詐騙類型,9月23日,“up主自述30分鐘內被詐騙16萬”的話題成為熱搜。據受害者講述,她當天接到了一個自稱申通快遞員的電話,對方表示因為快件丟失需要進行理賠。在冒充快遞員的騙子一步步誘導下,受害者30分鐘內陸續(xù)被騙了16萬元。記者了解到,一張快遞單背后其實可以延伸出很多個人信息,一個人的姓名、電話號碼,而通過電話號碼還可以找到微信、支付寶等賬號,另外還有家庭或工作地址、消費習慣、經濟能力等信息。網絡安全專家萬仁國:(不法者)可以根據你面單上的姓名,根據你所購買的物品,根據你的手機號碼,根據你所在地區(qū),大概能夠猜測出來(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然后可以根據面單的信息去做一些定向的推銷(或詐騙)。不法者“臥底”快遞公司大量信息被售賣快遞面單上的個人信息是怎樣被竊取和販賣的呢?浙江寧波警方近日就偵破一個非法獲取、倒賣快遞面單信息的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9名,查獲快遞面單照片兩萬余張。
今年9月初,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qū)一家進口外貿公司報警稱,公司陸續(xù)收到消費者的投訴電話,稱大量個人信息泄露,已經有客戶被詐騙。據警方了解,這個犯罪團伙為了獲取快遞包含的個人信息進行非法牟利,竟然通過臨時應聘的方式進入快遞公司。然后,他們再利用整理快遞包裹之機,偷拍快遞面單照片,匯總整理后在網上倒賣。在掌握大量線索后,寧波警方開展了抓捕行動,先后共抓獲犯罪嫌疑人9名,查獲快遞面單照片2萬余張。普及隱私面單提升個人信息保護水平據了解,快遞行業(yè)早在2017年就推出了隱私面單的服務,與常規(guī)面單相比,隱私面單能把用戶的關鍵個人信息用二維碼或星號隱藏起來,這樣基本可以保證個人信息不被泄露。但是,目前隱私面單卻一直沒有大范圍使用,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專家介紹,快遞行業(yè)的隱私面單之所以沒有大范圍使用,一方面是由于部分用戶在寄送快遞時沒有意識勾選或使用不便,另外,使用隱私面單也會給快遞員增加額外工作量。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最主要的還是考慮成本問題。因為現在快遞業(yè)發(fā)展比較快,如果用隱私面單的話,得需要專門的終端識別設備。另外對于快遞小哥,如果是拿到隱私面單的話,需要掃碼才能完全顯示,可能讓快遞效率比較低。據國家郵政局中國快遞大數據平臺監(jiān)測,去年我國快遞業(yè)務量突破了800億件,快遞行業(yè)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專家表示,快遞企業(yè)不能只關注配送效率,還應該進一步普及隱私面單的使用,提升用戶個人信息保護水平。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骸秱€人信息保護法》在個人信息處理者義務里面也特別提到了,在處理個人信息的時候,應當對這些個人信息進行相關操作,像加密、去標識化,這是基本的安全技術保障措施。所以對于平臺來講,現在(法律)特別明確了這是他們的義務,以前隱私面單可能是平臺額外做的義務,現在就變成了一種法定的義務。專家表示,保護快遞用戶的個人信息,除了要推廣隱私面單,快遞企業(yè)還要持續(xù)加強內部信息安全管理,多管齊下才能保護好快遞用戶個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