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夷山的茶樹中,葉子都是墨綠色,爆出的茶芽直直的,光潔明亮沒有絨毛。而唯獨白雞冠茶的葉子是淡綠色的,綠中顯白,芽兒彎曲且毛絨絨的,形態(tài)酷似雄雞之冠。
早在北宋,燕京人李磨鏡與幾位師友到武夷山定居修道,并在四處廣栽茶樹。道眾喂養(yǎng)了一只報曉的白公雞,此雞說來也怪,白天在茶園里啄草啄蟲,晚上歸依在道士身邊,靜靜地坐臥,似乎頗通人性,逐漸長得高大、壯碩,雞冠英武,每當拂曉高崗一口啼,山鳴谷應,聞者精神振奮。道眾對此雞鐘愛有加,呵護備至。
不料,天有不測風云。一個夏日,天氣極熱,太陽火辣辣的,道眾們都在草庵中小憩,忽然被外面?zhèn)鱽淼墓u凄厲叫聲驚覺,紛紛向外張望,只見一只兇猛的山鷹,俯沖下來猛啄雄雞。雄雞振翅反擊,啄斗慘烈。只見雄雞在茶園中奔跑嘶鳴,殷紅的雞血灑遍茶園,最終氣絕身亡。 也不知怎的,打那之后,此地的茶樹長勢特旺,一個勁地發(fā)枝、上躥,比外山的茶樹高出一截,那滿樹的葉子也一天天由墨綠變成淡綠,由淡綠又變成淡白,遠遠就能聞到飄來的縷縷清香。
制成的茶葉,顏色也與眾不同。別的茶葉帶褐色,而它卻是米黃中呈現(xiàn)了乳白色;泡的茶水晶亮亮;啜一品,清涼甘美;和靜之感油然于心;而且清暑化積,治療風熱痰涎藥效尤著。道友們知道公雞用一腔熱血在報答大家的養(yǎng)育之恩,于是命名此茶為“白雞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