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時,問別人“這道菜如何?”,大家千篇一律的回答“好吃”or“不好吃”,突然有個人說“皮外焦里嫩,肉彈牙又有嚼勁”,是不是瞬間覺得專業(yè)指數(shù)上升。對于喝茶也是如此,學(xué)一些專業(yè)的名詞,說不定在什么場合就可以hold住全場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泡茶、品茶之前,對于基本的茶具也應(yīng)該要認(rèn)識一二。有接觸過茶的人要區(qū)分蓋碗、茶壺、品茗杯、飄逸杯、茶葉罐、燒水壺、茶巾、杯墊、茶盤應(yīng)該都不是難事。除了這些外,可以認(rèn)識下稍微陌生點的茶具。
認(rèn)識完基本茶具,就要回歸到茶本身了。對于入口的東西我們的評價一般都是從“色、香、味”這三個方面進(jìn)行,對茶的點評也逃脫不出這三點。
【色】
泡茶絕不是簡單的往水里邊加茶這么簡單,就跟烹飪菜肴一樣,是要費心費時的,評論茶色,我們一般說【湯色】。
初步,先說說“看到什么顏色”,比如綠艷、黃綠、橙黃、橙色、青暗等。只要不是色盲,基本上都可以說出個大概。
進(jìn)階,比別人看的深層點,以茶湯是否有懸浮物為判斷,常用詞匯混濁、昏暗、暗淡、清澈、明凈等。
這里普及一個小常識:茶湯水色以濃厚明亮透底者為佳,若混濁暗淡透明度不足則為下品,此外茶湯中沉淀物愈少愈好。
【香】
未品茶水,先聞其香。干茶葉香氣稍微比較內(nèi)斂,但一旦跟熱水碰撞,茶香就釋放出來了。稍微懂茶的人都會自覺地在品茗前,先聞聞香。
評論香氣的詞匯很多跟制茶過程有關(guān)系,如茶的發(fā)酵程度,茶的烘焙等。
常用詞匯有 鮮嫩、嫩香、清高、馥郁、鮮靈、清香、甜香、花香、陳香、幽香、欠純、煙熏、青氣、足火、高火、老火、焦氣等。
小tip:在聞茶香的時候,每個嗅香程最好是2-3秒,不宜超過5秒或小于1秒。呼吸換氣時,不要把肺中氣體沖入杯中,以防影響茶香。
【味】
茶終究是入口的,口腔對于茶的感悟自然要更為豐富些,這時就是能夠充分表現(xiàn)詞匯量的時候了。
【口腔的感覺】
【茶質(zhì)】,就是形容茶湯在空腔中的飽滿度,常用“厚薄”、“重淡”來形容。
【收斂性】,品茶后,在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現(xiàn)的緊繃感,多為澀感的表現(xiàn)。
【回甘】,指苦味在口中轉(zhuǎn)化后產(chǎn)生甘甜的過程。
【生津】,指兩頰、舌面、舌底、有唾液不斷的涌出。
【飽滿】,指茶湯物質(zhì)豐富而帶給口腔的一種充實感。
【層次感】,指重疊之象,次指先后順序。指茶湯香氣和滋味在口腔中轉(zhuǎn)變的感覺。
【爽朗】,經(jīng)歲月的陳化倉儲優(yōu)良的茶湯入喉后,口腔爽朗,牙齒有清晰感。
【喉嚨的感覺】
【茶水分離】,茶湯入喉,嘴里留的不是茶味,而是水氣。
【喉韻】,品茶后,茶湯帶給喉嚨的感覺,如甘、潤、燥。
【入口即化】,茶湯入口,不用有意識的吞咽,自然入喉。
茶人大多是謙遜的,掌握幾個專有名詞也不是為了顯擺,只是你會發(fā)現(xiàn),對茶了解的越多,就越渴望學(xué)的更多。茶就是有這么一種魅力,越靠近它,越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