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銀針“是白茶中的珍品。因其成茶芽頭肥壯、遍披白毫,挺直如針,色白如銀,芽茸毛厚,色白富光澤,湯色淺杏黃,湯味清鮮爽口而得名。
白毫銀針于1982年被商務部評為全國名茶,在30種名茶中名列第二; 1984年又被商務部評為金獎;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入選十大名茶之一。
造制白毫銀針的茶樹品種目前限于“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其他一小部分茶樹。其發(fā)源地和主產(chǎn)地在福建福鼎,福鼎生產(chǎn)的白毫銀針,因其所選用的茶樹品種原因,其品質(zhì)一般會高于其它產(chǎn)地。
“白毫銀針“的質(zhì)量同時也取決于采摘,加工制選取等各個環(huán)節(jié)。 采制“銀針“以春茶的頭一兩輪品質(zhì)最佳。在清明前后的十多天的日子里,它的芽葉經(jīng)過將近半年的茶樹休養(yǎng)期,茶樹體內(nèi)的有效物質(zhì)集中在春季這段時間里,向茶芽輸送養(yǎng)分,因此,白毫銀針的營養(yǎng)成分豐富,富含茶氨酸、茶多酚、多糖類等物質(zhì)。白毫銀針以頂芽肥壯、毫心大為最優(yōu),到三、四輪后茶樹抽上來的多為側芽,芽小而細,所制“銀針“就不理想了。
如果是夏茶,由于氣溫高,抽芽快,就更難制出好“銀針“來?,F(xiàn)在,福鼎茶區(qū)的茶農(nóng)為了制好“白毫銀針“,往往將已有10多年樹齡的老茶樹在頭春采摘后,馬上進行臺刈,剛好在秋茶又可以采到上等的“針茶“,這種“秋針“,制造“白毫銀針“其品質(zhì)并不亞于春茶。
采摘白毫銀針原料茶對氣候也有嚴格的要求的。一般要選擇晴天,尤其是東北風天氣為最佳。晴天、氣溫高、濕度低,茶菁易于干燥,可以制出芽白,梗綠的上等銀針。南風天較次,因其濕度較大,菁葉干燥較慢,容易變成芽綠,梗黑的次等銀針。雨天和大霧天均不宜采制,如果違之,所制“銀針“就會“灰黑“沒有鮮靈度,通常被稱為“死針“。
而加工制選的技術卻不是一般人可以一學就會的。需要經(jīng)過長期的實踐摸索精雕細鑿,才可制上一泡好“銀針“。福鼎制選“白毫銀針“方法是把原料茶芽薄攤在水篩或萎凋篩上,每篩約250克,要求攤得均勻,不可重疊,一出現(xiàn)重疊茶芽就變黑。攤好后放在架上,讓烈日曝曬,或低溫烘焙,不可翻動,以避免傷葉紅變,也不可放在地下,不通風,不易干燥。當達到干度要求后,進行揀剔,去梗,再烘焙裝箱。